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188金宝慱手机客户端 > 新闻动态 > 新闻动态
不管你多孝顺,也没有必要独自管理老人的一切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11:03 点击次数:123
说起尽孝,大家都点赞,这是好家风。
说起老人吃喝拉撒,生病住院,日常相处,很多人怨声载道。
尤其是多子女家庭里,管理老人,是利益和人情混在一起的事,难以均衡。
俗话说:“一个父亲可以养大十个儿子,十个儿子养不好一个父亲。”
言归正传,如果你生在多子女家庭里,怎么尽孝呢?真不要盲目认为,吃亏是福,还是要学会用规矩和律法。
图片
01
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例子。
在天津,梁大爷、杨大妈夫妻,育有一儿一女。
早在2005年,儿子就带着妻子孩子出国发展,在06年时,父亲过世,也没有回来送一程;丧事都是女儿全程操办。
父亲过世后,母亲和女儿住在了一起。日常起居,柴米油盐都是女儿提供的。
母亲根据实际情况,把银行卡给了女儿,卡里有47万元。
儿子在国外混了多年,混不下去了,于2017年就回到老家。
母亲看儿子也可怜,就把自己名下的一套房子,给儿子常住,也办理了相关手续。
儿子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好处,但是知道母亲把银行卡给了女儿,另外还有一套房子的时候,就心中不悦了。
母亲过世后,儿子就提起了诉讼,要求重新分配财产。
经过审理,诉讼,法院判定,女儿和父母一起生活了十几年,能够多分5%财产份额(儿子45%,女儿55%)、1万元存款。另母亲给儿子的房子,已经有公证,归儿子独有。
图片
我们再看几个网友对此事的真实留言。
一句很引起大家共鸣的话:“12年没有露面居然得到一套房子后,又得了45%。”
还有网友认为,母亲可能打心眼里疼儿子,但是多年都是女儿在照顾,情感上又过不去,因此把一套房子给儿子,立了字据,而给女儿的钱财,却只是停留在口头上。
图片
当大家为例子中的女儿感到不平的时候,有没有看到现实生活中,类似的情况很多。
也许你家,情况也差不多。
归纳一下,就会看到大家庭里,养老有几个不太好理解的现象。
第一,家庭里,最有出息的人远走高飞,是父母托举最多,还是父母嘴里最骄傲的那个人。没有本事的人留守老家。孝老的任务,留给了留守的人。
第二,在老家,或者距离老家最近的那个人,管了老人的日常,却不被老人待见。老人张口闭口,还是说远行的儿女最好。远方的儿女,过年过节带来一件衣服,一个红包,老人就津津乐道,把身边人一年三百多天的端水送饭,当成了空气。
第三,有兄弟姐妹远行之前,会说“你在家管父母,什么都给你”之类的话。一旦父母过世,他又来抢夺遗产。反正也没有留下字据,抢夺成功是必然的。
图片
02
作为儿女,孝顺是没有错,但一定记得提出“附加条件”,有预见性地过日子,把丑话说在前头。
到了一定的时候,我们真的不能坐等父母过世,也不能够盲目相信“吃亏是福”的古训。
毕竟,我们自己也有小家庭,要过小日子。把自家的幸福,都给了大家庭,在小夫妻能力有限的情况下,自家就会苦不堪言。
也见过一些夫妻,因为孝顺一方的父母太多,耗费了人力物力财力,导致夫妻矛盾不断,闹离婚。
如果夫妻的收入不多,供养了自己的孩子读书,就无法供养老人养老,这是如何处理呢?学古人,郭巨埋儿,应该是不行的,也让人汗颜。
如果你还单身,带着生病的父母,一起外出打工。要做到工作、生活两不误,也是不太可能的。
如果你要辞去工作,全身心地照顾父母。这又把自己的前程,毁掉了。
如果你独自把父母管好,持续了多年。父母也有很多的财产。其他的兄弟姐妹会认为,你是要独吞财产,才想尽办法尽孝,哄父母开心,居心不良。
说了一大堆的“如果”,就是要自我提醒,以他家的情况为参考,给自己的孝顺做最佳安排。
首先,不要轻易答应独自管父母,还是兄弟姐妹都要一起来,出钱的出钱,出力的出力。设定了出钱出力的规则,那大家都不吃亏,起到了分担的作用。
然后,非要你独自管父母,不仅仅兄弟姐妹约法三章,还要和父母约法三章。把家庭财产,明明白白地搞清楚,立字为据。
最后,新时代,要用好养老的新模式,别总是按照封建传统。比方说,让老人缴纳养老保险金,在六十岁之后退休;让老人学会社区集中,或者居家养老;戒掉老人重男轻女的思维。
家庭规则是冷冰冰的,但是对于老人和子女,却有很多的好处。
没有了财产的争夺,老人的偏心,大家都能够有秩序地活下去。老人的余生,也不会凄凉,被儿女抛弃。
就算是独生之女家庭,养老的事情,老人自己也有一份责任,不是子女承包一切。
图片
03
古人云:“孝有三:大尊尊亲,其次弗辱,其下能养。”
尽孝,还真不仅是儿女尊重父母,也是父母尊重儿女,兄弟姐妹互相尊重。
先有父母的慈爱,后有儿女的关爱,这才是具有温度的因果。
注重因势利导,尽孝就建立在儿女心情顺畅的基础上,在父母具有良好的财物基础上。适时的吃亏,及时的止损。
人到中年,应该重情重义,但不要被亲情束缚了自己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